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7.7万公里,路网规模世界第一。然而,我国路网,尤其是高速公路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显现,“改扩建”迫在眉睫。
▲沪昆高速公路昌傅至金鱼石段改扩建工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对于公路交通行业来说,也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要求继续发挥自身“先行官”作用,进一步提高供给有效性和适配性,全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公路交通发展新动能,协同推进公路交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模式、业态、产品、服务联动和行业智慧升级。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要求大力推进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与衔接,充分发挥公路交通的比较优势和基础作用,落实“双碳”目标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加快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的公路建设方式和运输组织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预期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
从需求侧来看,在运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随着运输结构的调整,公路中长途营业性客运和大运量长距离货运占比将逐步下降;需求质量将由“保基本、兜底线”向“悦其行、畅其流”加速转变;需求类型也将在全国不同区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从供给侧来看,公路领域的建设任务依然较重,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迫切;建管养运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发展动力将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京昆高速改扩建石川河拼宽施工 王渭涛 摄
公路建设任务与重点
围绕“十四五”时期公路交通发展思路与目标,我国“十四五”时期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四提升(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质量、提升公路养护效能、提升路网管理运行和服务水平、提升道路运输服务品质)、两增强(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两推进(推进公路绿色发展,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和通道扩能
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贯通互联 以中西部地区为重心,加快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优先打通“71118”主线和省际衔接路段,进一步扩大路网覆盖,强化区际衔接,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和整体效应。
持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繁忙通道扩容改造 以东中部地区为重心,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北京至上海、北京至港澳、长春至深圳、上海至昆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等建设年代较早、技术指标较低、交通繁忙的国家高速公路路段扩容改造,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积极完善城市群都市圈快速网络 支撑城市群互动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城际快速通道建设。适应城市空间拓展要求,有序推进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核心城市绕城高速、城市出入口路段、互通式立交等建设改造,服务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稳步推进重大战略性通道建设 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深化促进陆海双向开放,稳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动跨海峡海湾、大江大河通道建设,对于沪甬跨海通道等影响大、利长远的重大工程,积极开展前期研究和技术攻关。
合理引导地方高速公路建设 指导地方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框架下完善省级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协调。合理把控高速公路规模和建设节奏,进一步提高规划决策和项目管理水平,严守债务风险底线。
加快普通国道贯通和提质升级
继续推进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 全面推进普通国道待贯通路段建设。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推进普通国道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确定技术标准,提升干线路网运行效率。
推动城镇化地区干线公路优化提升 以主要城市群地区为重点,注重与高速公路协调互补,统筹推进具有城际通道功能的普通国道建设。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城市功能拓展需要,选用合理方式推进城镇过境段、出入口路段改造,灵活选用技术标准,优化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完善干线路网服务功能 打通沿边国道219线和国道331线,完善沿海国道228线,实施川藏、新藏、滇藏等公路提质改造及涉藏州县、南疆四地州内通外联干线通道建设,有序推进沿边国道并行线建设,提升维稳边能力。持续完善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普通国道网络,打造国家旅游风景道。
提升普通国道服务品质 对早期建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未完全达到设计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指标。对长期超负荷运行、路面破损严重的路段实施路面改造,提高普通国道安全水平、抗灾能力和行车舒适性。
推进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
推动骨干路网提档升级 加快普通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乡镇对外公路实施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改造及有条件乡镇对外双通道建设,实现乡镇与县城、邻近国省干线公路之间的便捷连通与快速集散。推进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
推动基础网络延伸连通 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
改善乡村交通环境 完善农村公路沿线设施,根据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建设交通驿站、停车休息观景点、公共停车场等,加强路域环境提升,营造安全宜人的乡村交通出行环境,更好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完善公路枢纽站场体系
加强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 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积极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升公路与铁路、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等的衔接转换效率。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推动市县级公路客运站改造提升 结合城市功能区划调整,以及城市新区、县城规划建设等新要求,不断促进公路客运站与城市融合发展。加强地市、县级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推进地市、县级普通公路客运站新建迁建。
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 统筹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发展,推进邮政、快递、供销、旅游和交通运输资源相结合,建设标准适宜、经济适用的乡镇运输服务站。
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问题及总体遵循
截至目前,国内虽然已有不少改扩建成功案例,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譬如在宏观层面上,鉴于通道资源的稀缺性,如何统筹未来需求和近期建设投资能力之间的平衡,合理确定改扩建规模标准,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改扩建没几年的大通道又面临着需要再次扩容的窘境就是教训;与其相反的是,由于收费年限的限制,一些地方出现了为延长收费年限而过度超前扩容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同时,近年来,随着环境约束力(土地资源、生态保护等)不断加强,都市圈发展的需求增加,使得改扩建项目需要兼顾的因素迅速增多,建设方案的多目标决策难度也急剧上升。
从技术层面来说,当前在用的相关标准体系也有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特别是对八车道以上的超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现有的标准体系尚不能全覆盖,车道的功能划分、分隔方式、立交设置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还存在空白,这将成为今后标准体系优化完善的主要方向,且难度不小。同时,改扩建时还经常面临不同时代的适用标准衔接问题,对旧路在役桥梁结构的承载力检测评估和废旧材料的资源循环利用,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不同于完全新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需考虑的因素更多,施工难度也更大。当前,高速公路改扩建重点项目多以区域主通道或主要城市群城际快速通道为主,除具有交通流量大等一般高速公路特点外,还具有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车道功能分离、土地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国土空间规划协调、复合式扩容等高速公路改扩建特点,因此需要开展多项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
实施改造扩容的过程中,项目需把握功能拓展、效能增强、安全提升3个要点。功能拓展,即打破行业传统思维惯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使扩容改造后的高速公路能够从过去单一的通道功能转变为兼顾区域开发和打造城市群、都市圈的多重功能。效能增强,是指在扩容改造中,高速公路既要立足于提升通行能力,还要着眼于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安全提升,则指的是坚持问题导向,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全天候通行和应急救援水平。
扩容改造的方式可分为平面式(整体式、分离式)和立体式两种,需要在传统改扩建的基础之上,结合与高速公路改扩建相关的最新政策,融入新发展理念,在各级战略、政策、理念的指导下,提出自身的总体建设发展理念,并在具体扩容方案中加以落实。
项目总体建设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努力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要针对项目特点,紧扣“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土地集约、工业建造、数智赋能、文景交融”的新时代工程要求,优化完善改扩建方案。
在对八车道以上超多车道拓宽扩容时,应重点处理好横断面设置及车道组织方式、互通立交关键设计指标、重点路段标志标线设置3个环节的技术问题。
相关链接
“十四五”时期公路交通发展思路与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补短板、优供给、强服务、增动能”。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以“五个更”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设施供给更优质
高速公路通达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基本实现“71118”(7射、11纵、18横)国家高速公路主线贯通、普通、等外及待贯通路段基本消除、东中部地区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均达到85%左右。
运输服务更高效
高速公路优等路率保持在90%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一站式”旅客出行得到广泛应用,旅客出行体验显著改善。多式联运加快推广,“一单制”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路网运行更安全
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0%,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达100%,2023年底和2025年底,分阶段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类桥梁(隧道)改造。道路运输较大及以上等级行车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下降率达20%。
转型发展更有力
公路交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基建”融合创新发展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先进适用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全面推广,公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行业治理更完善
行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更加健全。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人才队伍更加精良专业,公众对公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网络趋于完善,运输服务质量效率全面提升,先进科学技术深度赋能公路交通发展,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和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摘自交通运输部《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
版权声明:
本文章版权归属《中国公路》杂志社所有,旗下官方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公路”拥有首发(微信公众平台原创保护标识)权利,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rym@9811.com.cn,其他微信公众号不可开启原创标识,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