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根据当前我国公路运营领域应急管理主要任务,分析了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可调用资源不足、指挥体系虚化、避险转移补偿机制不足等问题,并从加强公路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应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应急资源储备与调配、应急抢险资金保障、应急响应处置、监测预警和复盘总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在应急抢险过程中,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操作手紧缺。
迅速有效至为关键 2024年2月19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会议强调,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 和“救”的责任链条,明确各级职责划分,共同把应急管理职责担起来,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公路运营领域应急管理主要任务是在公路养护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通过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调配应急资源、规范路网监测及快速应急处置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路畅通和行车环境安全。
由于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展、极端天气频发、车流量增长、节假日短时交通流爆发式增长等原因,公路养护和运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如何迅速、有效地应对,是保障公路畅通、安全的关键。
应急管理三类问题
当前应急管理中存在可调用资源不足、指挥体系虚化、避险转移补偿机制不足等问题。
可调用资源不足
自有队伍数量和技能不足 受养护经费限制、日常养护事务性工作的限制,当区域内大面积受灾时,自有养路工仅能满足短时间的集中需求,但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操作手紧缺,且操作经验不足。
物资装备储备数量不足 一些地方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品种单一、数量有限,也没有通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方式与企业建立储备机制,这就导致应急救援物资中的特种设备和智能装备少,普遍没有配备长臂挖掘机、远程或人工智能挖掘机、装载机、全自动架桥机等现代化设备。
装备可靠性不足 一些地方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品仅满足平时使用需求,但没有应对特殊环境和极端天气的预备方案。例如:个别班站仓库采用电动卷帘门,外部无法人工手动打开,一旦断电或电机损坏则无法启动。
指挥体系虚化
战场感知能力不足、信息收集和处理自动化程度不够 突发事件信息和战时信息主要依靠电话告知和人工采集,无法自动筛选、比对和预警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尽管公路交通行业内的各种信息系统、App众多,但这些信息系统数据尚未互联互通,亦无信息异常预警功能,大多只具备信息展示功能。例如,可以进一步挖掘高速公路沿线门架和高速服务区监控所获取的车辆通行信息,根据区间内车辆通过门架的时间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来预警路面上是否存在车辆故障、交通事故或异常事件。
外部信息获取能力不足 与高德、百度导航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合作不够密切,未能有效利用导航运营商采集到的车辆速度异常信息,对道路突发情况预警。
容错机制不足 任何事务和政策都有两面性,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难以做到十全十美,但当前由于追责过于严厉,导致各级各部门在决策时顾虑较多;出台相关政策时套话多,实用性少。
多头指挥 多方部署 多部门要数据 突发事件发生后,文山会海,层层会商,点点滴滴部署到一线,基层人员疲于应对各种会议、文件、报表。因为多头部署,造成部署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一,甚至同一个单位不同部门统计上报的数据都不一样。例如,个别部门的指令发布不规范,节假日期间指令不通过正常的值班体系传达信息,而是通过个人微信发布,造成基层领导无法系统得知上级部署。
一路多方联动机制不足 公路养护部门往往单打独斗、埋头干活,缺少“公路养护吹哨、相关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
避险转移补偿机制欠缺
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预警启动后,公路养护工程建设项目参建人员需要根据当地政府安排避险转移,但施工合同中缺乏相应的避险转移补偿计价条款,往往需要承建单位自行承担。
未来发展九条建议
做好源头管控 加强公路防灾能力
首先,加强设计施工源头管控,公路养护部门全程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审查、施工过程管控,从源头减少公路项目的“先天缺陷”。
其次,大力实施在役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公路防灾能力,用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评估结果,加强高填深挖、地质灾害点等特殊路段治理。
最后,合理选择绿化树种,通过透风修剪、防风加固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台风等天气造成行道树树木倒伏的情况发生。
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基层单位应根据辖区管养路段的实际情况,分析该路段的风险隐患,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监测预警手段和应急处置方法。制定预案后,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首先,充分发挥四方力量。用好来自养路工的基础力量,并统筹好武警交通部队、社会救援,以及当地建设项目施工队伍的力量。
其次,建立社会力量救援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好《应急管理部 中央文明办 民政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意见》(应急〔2022〕110 号)等文件,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出台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费用补偿政策;完善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向社会应急力量提供优质专属保险产品,以此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最后,加强养路工应急培训教育,尤其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避免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因次生灾害造成抢险人员伤亡的情况。
加强公路养护应急资源储备与调配
一方面,科学合理储备应急资源,加大长臂挖掘机、动力舟桥、远程操作装载机等智能化设备的储备。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公路部门与装备企业、当地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参建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平时公路部门给予一定设备保养费,战时接受公路部门的征集调用。
公路养护应急抢险资金保障
首先,公路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统计近年来年均灾毁损失和抢险费用情况,并留足应急预算。
其次,推广在役公路灾毁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最后,建立施工建设项目避险转移补偿机制。
规范响应处置流程
首先,规范接警程序,负责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接警记录,并及时准确地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业务部门,按照预案迅速应对。
其次,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与合作。
最后,规范信息报告、加强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正面回应各方质疑和谣言,用事实和数据阐述真实情况。
强化路网监测预警
一是,通过公路部门已有的交调数据、门架数据、公路视频数据,监测预警车辆的异常速度信息,并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公路坍塌等突发事件。
二是,加强养护班站一线巡查反馈。
三是,有效开展公路部门与公安交警、交通执法、气象等外部单位的联动,建立县级跨部门信息共享群。
四是,利用公路沿线信号铁塔“站得高看得远”的优势,向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购买视频服务,并充分挖掘视频信息,及早发现公路异常数据。
五是,充分利用高德地图等第三方地图导航运营商数据资源,充分挖掘每辆车的信息资源,根据车流速度异常信息预警交通事故和公路灾毁。
优化应急指挥调度
结好“一张网” 加强一路多方联勤联动,建成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灾害预警指挥体系,联动涉路各相关单位积极协作,探索形成公路、交警、应急、交通综合执法、气象、消防、医疗等“一路多方”的交通调度指挥体系和联勤联动处置机制。
用好“一张图” 整合现有公路养护运营信息资源,打通各个软件系统数据,建立公路部门“一张图”系统,标注公路地质灾害点、冰冻点、灾害易发路段,以及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应急要素,强化行业信息、软件平台整合和AI预警,实现应急指挥“挂图作战”。
明确“一中心” 发挥公路部门路网中心“眼睛、耳朵、大脑、嘴巴”的作用。战时和节假日期间由路网中心统一接收、发布信息和指令,做到统一部署,统一口径,一套数据,统一发布。
开展复盘总结
全面复盘历次突发事件,分析应急处置工作的情况,查找薄弱环节,为处置下一次的突发事件做好充足准备。
版权声明:
本文章版权归属《中国公路》杂志社所有,旗下官方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公路”拥有首发(微信公众平台原创保护标识)权利,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rym@9811.com.cn,其他微信公众号不可开启原创标识,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