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苦苦追寻身边这群坚守在国省干线上橙色身影背后的故事,找寻这些年来宁夏公路事业发展历程中深铺在沥青下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同宁夏公路管理中心中卫分中心海原公路养护站站长王飞刚的交流中,找寻到了一段铺藏在沥青下的两辈人60年接力坚守的故事。
王正权 1964年
为便于公路养护管理,大多数的养护站、道班和作业队都在远离城镇的地方,王飞刚的父亲同大多数基层公路养护工作者一样,也在远离家的地方。说起父亲,他记忆里更多的可能是“不得已”“没办法”的话语。“父亲从1964年到1996年一直在过去的中宁公路段从事养护工作。小时候父亲在原中宁公路段圈口子道班工作,离家很远,那时候交通不大方便,有时候大概一两个月才能和父亲见一面。记忆中家里农忙的时候,只有哥哥姐姐们和母亲一起在田地里耕种的身影,父亲却很少在。那时候的我或对父亲有责怪之意,很难理解他口中的‘不得已’‘没办法’”,王飞刚说。
1992年,他的父亲被调动至原中宁公路段王团道班。离家稍近了些,与父亲见面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也是从那个时候知道,父亲从事的养护工作大都靠人力。那时候的路都是砂砾路,老砂砾路最怕的就是汛期,一旦发生汛情,养护工们需要肩挑手扛,用最简单的铁锹填补坑洞加固路基,才能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也是那时候他逐步了解了父亲所从事的是公路养护工作,了解到公路作为一个地区发展‘血管’的重要意义,也逐渐理解了那些年父亲口中的“不得已”“没办法”。
2024年5月28日海原县强降雨过后,王飞刚(右)雨后巡查管养路段水毁情况
王飞刚 1995年
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1995年,王飞刚选择了宁夏交通学校的公路养护专业,正式开始了公路养护专业的系统学习。1998年他顺利完成学业并进入到了原宁夏公路管理局,正式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公路养护管理的“接力棒”。谈起自己他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汛情也大多靠人力,但那时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运输设备,不再靠人力运输抢险材料。如今我们养护的道路都是坚实的沥青路面,同时有了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有了更专业的抢险车辆、有了更高效的工具和更科学的方法。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同时,对我们汛期抢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转眼间参加工作26年了,现在的我同四五十年前父亲在这条路上所做的事一样,都是守护着这条路的畅通。”
可能是缘分,也可能是冥冥中注定。2010年,王飞刚担任原宁夏公路管理局长山头养护中心副主任,养护的道路首次和父亲多年前养护的道路产生重叠。经过多年的发展让这条路从坑洼不平的砂砾路变成了平整舒适的沥青路,他和父亲在这条路上接力坚守了60年,从“不理解”到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他选择深入了解父亲所奋斗的事业,选择去系统的学习更专业的公路养护知识,从父亲手里接稳铁锹,用自己实际行动守好路、养好路、管好路。
如今的他在孩子面前也经常重复着父亲的那句“不得已”“没办法”。他的两个孩子今年同时参加高考,我问他:“到时候打算回去陪考吗?”他回答我:“如果天气晴朗,道路通畅,我一定赶回去!”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