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马鞍山南互通立交和当涂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同年12月2日,马鞍山中心宿舍楼、路政用房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同年12月30日,项目两大关键控制性工程——姑溪河特大桥和青山河特大桥先后顺利合龙;2023年5月,《G4211宁芜高速皖苏界至芜湖枢纽段改扩建工程智慧高速施工》已通过招标并进场开展紧锣密鼓的施工……安徽省首条智慧高速试点项目——宁芜高速改扩建是连接安徽省皖江地区与苏南、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2023年作为宁芜高速改扩建通车年,建设者正通过数字赋能,使项目管控更精细、运营管理更智慧,以期为公众出行创造更便捷的条件。
项目名片
宁芜高速改扩建
G4211江苏南京至安徽芜湖高速公路,简称“宁芜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重要干线G42沪蓉高速的主要联络线之一,起自江苏南京,经安徽马鞍山至芜湖,由宁马高速、马鞍山东环高速和马芜高速组成,线路全长101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至120公里。宁芜高速改扩建项目起自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皖苏界),顺接宁芜高速江苏段改扩建终点,止于芜湖枢纽互通南侧,路线全长49.305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时速120公里,概算总投资69.22亿元。
北斗助力 “数智工地”
近年来,北斗系统已全面融入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宁芜高速改扩建管控中,建设团队始终以“品质工程”为核心,依托北斗系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技术的融合,构建起庞大的项目数据库,打造出信息化综合管理“云”平台,进而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监管,为建设“建管养一体化”智慧高速奠定了基础。
“北斗系统的全球范围水平定位精度优于9米,垂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每秒0.2米……我们通过在‘云’平台中接入北斗的精确定位功能,只需点开手机App,就能快速对施工管理各项工作做出研判。”项目总工李占甫介绍道。
在宁芜高速改扩建施工现场,1台摊铺机、5台压路机、5台运输车正在进行道路面层沥青摊铺碾压施工。李占甫打开手机,各项数据在系统中被一一呈现,轻松找到路面摊铺碾压监控数据,摊铺碾压是否到位一目了然。
“以前碾压、摊铺速度都是靠经验,如今采用路面摊铺碾压监控系统后,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便可对每台施工设备进行定位,再利用传感器采集温度、振动频率、加速度等施工参数并上传至管理平台,即可快速实现现场管控、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使整体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压实度得到显著提升。”李占甫说。
▲宁芜改扩建东环特大桥沥青摊铺作业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综合管理“云”平台还可轻松确保原材料质量并溯源,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全天候把控PHC管桩施工。
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北斗全程在线,可自动化收集机制砂产量、运输量及其在沥青拌和站内的使用量,所采集数据可轻松完成实时统计和分析对比,再配合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测机制砂成品运输全过程,总体上实现了对机制砂生产、运输、使用全过程的闭环监管。
人员管理也是宁芜高速改扩建智慧管控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利用人脸识别及GPS定位技术,对改扩建过程中交通安全协管员实时定位,不仅可实现对现场作业人员履约考勤高效管理,还能辅助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点一点”“刷一刷”“扫一扫”,智慧工地系统让工地违规看得到、噪音听得到、粉尘闻得到,有了北斗的加持,真正实现了项目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交互管理,完成了从“数字工地”到“数智工地”的升级。
智慧高速 体验为先
宁芜高速改扩建作为安徽省智慧高速建设的试点项目,建设团队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范围覆盖感知、数字、应用、交互,以最大程度让司乘人员得到更加愉悦的出行体验。
全方位融合感知让驾驶更安全
在交通状态感知方面,项目基于高速公路高清摄像头构建高精度地图数字孪生平台,可以实现车道级交通事件主动发现和重点车辆跟踪监控;在交通基础设施感知方面,在地表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遥感监测技术,建立天地一体化高速关键基础设施全天候状态感知体系。据初步测算,项目未来可将异常交通事件救援时间缩短50%,并保障高速公路关键基础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运行。
全维度精准管控让拥堵少发生
项目利用视频事件检测技术获取交通异常事件数据,并基于多维数据实现对拥堵成因的精准识别和定位;通过搭建高速公路智慧云控平台,不仅能完成车道级引导和精准疏散,还能提升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效率。据初步测算,宁芜高速改扩建完成后可提升10%的车辆通行效率,降低30%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全过程信息发布让出行更便利
为了给司乘带来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验,项目在传统交通信息发布措施的基础上,统御路侧信息发布设备、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维度信息发布方式,构建出一套可靠性高、实时响应快、安全性强、开放性好的伴随式信息服务系统,方便司乘通过手机查询道路封闭信息、雨雾天气信息,提前规划出行时间和出行路线,提前了解前方道路实时状态,包括拥堵、事故、抛撒物、服务区信息等,并可以通过手机端的“一键救援”功能,实现事故快速救援。
品质施工 科学建造
标准化建设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项目逐级建立质量管控体系,首先,强化事前事中管理,推行全方位、精细化施工,对原材料、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成品检测、软基处理、桩基、梁板、路面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严把工程材料源头关、现场作业工艺关、实体工程质量关;其次,对于质量不满足要求的部位实行“零容忍”,坚决予以返工处理,并在路面施工中,编制下发作业指导书,有效保证路面施工质量;最后,引入DH-DZ18CFG桩基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对桩基处理全程质量实时精准管控。
可行性方案
在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姑溪河特大桥施工中,为有效应对52米通航孔对梁体应力、变形的影响,建设团队先后进行多达10余次的方案讨论及优化,经过组织国内桥梁专家召开3次评审会议,在制定详尽可行的施工方案后,最终明确了通航孔处主梁采用悬臂吊装、先主纵梁合龙、后桥面板合龙的施工工艺。最终,姑溪河特大桥主桥仅36天便实现了高精度合龙。
针对公路连拱隧道设计基础理论不完善、运营期病害与质量缺陷成因不清晰、服役性能难以定量评价等问题,建设团队结合公路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特点,依托黄梅山隧道拆除作业,开展结构质量和病害检测、围岩和结构力学性能现场测试,以及公路隧道结构全寿命服役性能现场检测和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探索出隧道结构质量缺陷和病害分布规律及成因,作出围岩与结构长期服役力学性能评价,进而逐步完善隧道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形成公路隧道结构全寿命服役性能现场试验及设计方法优化关键技术。
生态化治理
宁芜高速改扩建所处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水系发达,且地形多为丘陵,全线桥梁、高边坡数量众多,对环保要求极高。对此,项目严格按照“绿色发展”思路,要求参建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场站,在场站设置冲洗池、雾炮机降尘,在料仓大棚设置喷淋雾化设备等;对地方涉道路污染及时冲洗,每日不定时洒水降尘,清洗路面,保持场站、驻地及地方交叉路口的整洁;对于裸露的清表土和临时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防尘网覆盖的方式,有效抑制扬尘。
宁芜高速改扩建的重要节点工程——宁芜主线桥右幅桥梁现正在紧张施工中。宁芜主线桥全长1.294公里,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自2022年10月左幅桥梁完工后,施工人员就一直在加快右幅桥梁的施工。目前,右幅桥梁15联现浇梁已完成13联,剩余工程预计10月中旬完成。待项目全线改扩建完成后,安徽芜湖到马鞍山、江苏南京等地将更加通畅,对完善区域交通路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